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
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?!?/p>
9月23日,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的秋分,就乘著越來越濃的秋意一起到來了。這是秋季第四個節(jié)氣,在這一日,陰陽相半,晝夜相等,露冷風清,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秋季90天的中間,有著“平分秋色”的意思,于是得名“秋分”。
在古代,人們將秋分分為三候:一候雷始收聲;二候蟄蟲坯戶;三候水始涸。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(fā)聲,于是在秋分之后便不再打雷了。同時天氣變冷,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。且秋分后天氣干燥,所以湖泊與河流中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水洼便開始干涸。
民俗專家劉孝昌
“秋分這一天,應該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(jié),不冷不熱,晝夜平分?!泵袼讓<覄⑿⒉@樣說道。在他的介紹中,能夠看到秋分這一節(jié)氣在民間的諸多民俗活動?!扒锓衷莻鹘y(tǒng)的‘祭月節(jié)’,中秋節(jié)更是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古時,人們在秋分這一日祭月,但是因為這一天在農(nóng)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圓月。所以到后來,祭月的習俗慢慢由秋分調(diào)至了中秋。”
秋分是個有口福的日子,劉孝昌回憶到,舊時成都每到此節(jié)氣,大街小巷就開始飄蕩和糖炒栗子的香味。“滿街都是栗子的味道,香的不得了?!背颂鹈奂毮伒奶浅蠢踝樱藗円蚕嗉s去采摘秋菜,也就是田間的野菜?!耙话銇碚f,成都人吃的秋菜都是野寒菜,相傳吃了可以‘打毒’,把身體里的毒素排出去?!?/p>
王蒙(元)《秋山草堂圖》
不光是吃,如此秋高氣爽的日子,自然少不了玩耍的趣味。秋分期間,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。不管是“田”字風箏,還是“王”字風箏,以及看似做工復雜的蜈蚣風箏,大多出自小朋友們之手。
秋分還有一有趣的習俗,叫做“粘雀子嘴”,大多在周邊農(nóng)村地區(qū)流行。農(nóng)戶們在這一日煮了湯圓,用細竹竿叉著剛在田邊地坎里,希望黏黏的湯圓能夠粘住麻雀的嘴巴,免得它們吃糧食種子破壞莊稼。
《山間秋色圖》 武漢博物館館藏
以上的民俗活動,雖有趣好耍,但在秋分前后,最隆重的日程還得數(shù)“秋社”。據(jù)劉孝昌介紹,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是為秋社,一般在秋分前后,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?!扒锷绲臅r候,成都可是熱鬧非凡,人們結社集會,唱戲的戲班子、皮影戲、木偶戲……來逛會的人都看到眼花繚亂。如果有事情來不了,還要托家里人拿一個劃開的葫蘆當碗,裝一碗名為‘社飯’的糧食帶回去吃,吃了有好寓意。”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?!?nbsp;今日秋分,秋意漸盛,蟹肥菊黃,還是我國第四個“中國農(nóng)民豐收節(jié)”。田間洋溢著豐收的喜悅,民間更有豐富的食物待品嘗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秋分之后氣溫逐漸轉涼,在盡情享受秋意之時,可別忘了“一場秋雨一場涼”。
評論 1
real123 2021-09-23
秋天該很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