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曉林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
打糍粑,迎中秋。中秋佳節(jié),內(nèi)江各地有吃糍粑的習俗,寓意著全家和睦團結(jié)。團圓飯上,一道糍粑蘸白糖,最能慰藉游子思鄉(xiāng)的胃,糍粑的香甜也寓意著生活的甜蜜。
在中秋節(jié)前的一段時間里,糍粑已在各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登場,其中最受市民歡迎的是手工糍粑。
“來來來,手工糍粑,又香又糯,假牙都要扯脫……”9月19日早上7點過,內(nèi)江市東興區(qū)勝利路的菜市場里,一家專售手工糍粑的攤位上,攤主鄧永超幽默的吆喝聲響起,前來購買糍粑的顧客絡繹不絕。他將剛打好的糍粑,趁熱做成裹糖熱糍粑、糍粑條、糍粑餅,不到上午10點,他的糍粑便銷售一空。
這幾天,鄧永超一家每天起早摸黑,異常忙碌,制作傳統(tǒng)手工糍粑。從雪白的糯米到香噴噴的糍粑,要經(jīng)過浸、淘、瀝、蒸、舂等數(shù)個步驟?!按螋亵涡枰谇耙煌戆雅疵着莺?,第二天早上3點多就要起床,將糯米瀝干水分后,倒進木甑子蒸30多分鐘?!?/p>
天蒙蒙亮時,他們將蒸好的糯米舀出鍋,趕緊運至菜市場的攤位前。緊接著,將熱騰騰的糯米倒進石碓窩中,用竹竿舂糯米,這個過程叫“打糍粑”。剛開始的時候并不費力,隨著糯米被舂爛,黏性越來越大,舂起來越來越費力。打糍粑既是體力活,也是技術(shù)活,用力要“快狠準”,才能把糍粑打得軟糯。
“打糍粑要沿著碓窩的邊壁往中間打?!编囉莱咊┻呎f,“糯米有很強的黏性,竹竿舂下去像被吸鐵石吸住一般,沒有一定的力量和速度,還真拔不出來?!?/p>
鄧永超握著竹竿奮力舂下去,然后使勁拔出來,反反復復。糯米經(jīng)過多次舂打逐漸被馴服,越來越軟糯,最后成了糯米團。待到糯米團被打至完全見不到米粒,能夠用竹竿直接托起,糍粑便打好了。
記者購買了一點裹糖熱糍粑,迫不及待咬上一口,糯米的清香充盈于口鼻之間,夾雜著尚未完全融化的白砂糖粒,又香又甜。
鄧永超一家做糍粑已有十多年。每年中秋節(jié)前到國慶節(jié)期間,他都會在攤位前和居住的地方打糍粑。他希望通過傳統(tǒng)方法制作的糍粑,讓人們品嘗到兒時的糍粑味道,感受傳統(tǒng)中秋的韻味。
評論 2
fm48787 2021-09-24
有意思
風子 2021-09-20
一口糍粑,一口鄉(xiāng)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