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(yè)
“嘿——我們又打鼓來又敲鑼,‘請水’來到挑水河,自從今天請水后,石橋人民得安樂!”每年農(nóng)歷正月十一,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(qū)石橋鎮(zhèn)的居民,都要帶著扎好的火龍,念著這樣的祈福語,到河邊“請水”,以求得全年風調(diào)雨順。此后,“燒火龍”的活動會一直持續(xù)到正月十五。
石橋燒火龍的習俗,在《達縣志》《石橋鎮(zhèn)志》等文獻資料上均有記載。公元619年,達縣石橋鎮(zhèn)舊稱柳楊縣,“燒火龍在柳楊城、三匯一帶流行,一般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晚上,都要燒火龍,每逢此時,方圓數(shù)百里的人,絡繹不絕,前往觀看。”
石橋燒火龍表演
達川區(qū)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波介紹,伴隨著石橋燒火龍的起源,有一段傳承了上千年的民間傳說。
相傳,有一年正月十五,一位窮困潦倒的老道士云游石橋,無意中得到當?shù)匾幻嵤侠芍泻蛥鞘县浝晒牡氖┚?。他看到石橋民眾因為天氣干旱,生活極端困苦,為了報恩,就叫當?shù)孛癖娫诟髯蚤T前供好祭品,等挑水河出現(xiàn)了龍身,就燃放煙花、爆竹。果然,夜幕降臨、烏云密布、電閃雷鳴,一道耀眼的光芒擎天接地,霎時挑水河面、河水平地陡漲丈余高,一條金燦燦的火龍呼嘯而出、騰空飛舞,一時間整個石橋古鎮(zhèn)大雨傾盆、河水倒流……
久旱逢甘露,看到天空中下起磅礴喜雨,勤勞的石橋人民喜極而泣,他們憧憬著來年豐收景象就要實現(xiàn),于是伴隨著煙花、爆竹聲,他們載歌載舞、歡天喜地慶祝,鬧起了元宵。為了紀念那位老道士,從那以后,石橋人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,就自發(fā)組織模仿火龍興云降雨的情景,搞起了燒火龍的祈福儀式。每到那時,家家戶戶張燈結(jié)彩,開門迎接,大家給喜錢、賀新禧,放煙花、送祝福。石橋燒火龍的習俗,得以長期流傳下來。
石橋燒火龍表演
后來,石橋民眾把老道士在挑水河邊興師作法的情景,演變成了燒火龍的請水儀式;把火龍下地觀景,演變成了燒火龍的巡游儀式;把送別老道士遠走高飛,演變成了燒火龍的罷龍儀式……明朝中葉,石橋人在傳說當年老道士做法術(shù)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廟,叫“神龍廟”,后來不幸被毀。石橋人又在當年河水倒流的位置架設了一座石拱橋,取名“倒石橋”,橋上雕刻有龍頭和龍尾。如今,倒石橋已成為當?shù)氐闹攸c文物保護單位。
四川文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陳海平介紹,現(xiàn)代石橋鎮(zhèn)傳承的燒火龍儀式,主要包括扎龍、請水、燒龍、清宅、罷龍等五部分?;瘕堼埳碛审?、麻布、紙等扎成,除寶燈外,龍頭、龍身到龍尾由一條12尺長的麻布連接而成,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。龍身再配上龍須,繪上鱗、角、爪等,獨具特色的排燈、龍眼子,配上專用的鑼鼓辭、紙花筒、石缽花,非常漂亮。
燒火龍表演過程也很有意思,每條龍由10來名壯漢組成,他們頭戴龍帽,腳穿草鞋,赤膊上陣,1人持大紅龍寶,其余人各舉一節(jié)用麻布、竹蔑做成的神龍,伴隨著鑼鼓聲沿街高吭,蜿蜒翻騰。成千上萬的街民和游客用硝磺、柴炭、鐵屑等原料配制成煙花,盡情地對神龍進行燃放,火花四濺,場面壯觀。
吳波介紹,石橋燒火龍在表演時,既可1條龍單獨表演,也可2條龍或多條龍同時表演。表演內(nèi)容有“翻江倒?!薄ⅰ熬琵埛钍ァ?、“興云降雨”、“躍龍門”、“龍卷風”等,騰、翻、撲、飛、滾、游,一招一式,變幻莫測,精彩紛呈。進行至高潮時,各種各樣的火花迎面撲來,可點亮夜空。
石橋燒火龍表演
“石橋燒火龍作為傳承巴渠文化的有效載體,也是考究巴山遺韻的重要依據(jù)。”吳波介紹,2008年石橋鎮(zhèn)燒火龍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(shù)之鄉(xiāng),2009年7月納入四川省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名錄。
石橋人對燒火龍情有獨鐘,甚至認為沒有燒火龍的表演,就是一個不完整的春節(jié)。如今,石橋鎮(zhèn)共有火龍隊伍十余支,參與人數(shù)及觀眾達15余萬人次,占轄區(qū)內(nèi)常住人口95%以上。(受訪者供圖)
評論 8
買哥曾業(yè) 2021-02-23
疫情防控需要,今年不得燒火龍了……
小樹518113 2021-02-21
[得意]
misworld 2021-02-21
氣勢大